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。青海日报记者 王晶 摄
(资料图片)
搬运装车的忙碌景象。青海日报记者 王晶 摄
盛夏时节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林乡下阳山村青山如黛,山水之间,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制水车间格外显眼。伴随轰鸣的机器声,走进青海珍露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厂房,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瓶装水。仓库门口,工人师傅们满脸汗水,正忙着将打包好的山泉水装车出货,运往各地。
吹瓶、灌装、贴标、包装……在亮洁如新、一尘不染的无菌车间内,身着蓝色工作服、戴着口罩、防护帽的10余位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在经过高压过滤、臭氧杀菌消毒等十几道工序后,一瓶瓶贴有“大通河”“冰祁连”标签的山泉水被源源不断传送而出,开始新的“旅程”。
一旁的库房内,近100箱白色包装印有字母“Q”的瓶装水整齐摆放在地上。“这些都是来自东北的代加工订单,准备明天发走。我们的水源地经国家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、青海省有色地质测试中心等单位检测,优良水质达92.9%,清澈甘冽,富含锶、钙、钠等多种微量元素,属于纯天然无污染水源,今年4月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得到广泛认可。”珍露源公司制水厂厂长姚银红介绍说,瓶装饮用水每小时可生产10000瓶,一次性桶装水生产量每日达4000桶,除了销往西宁市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等周边地区,还销往上海、南京、广东等地,上半年公司销售额达700余万元。
俗话说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位于祁连山南麓的大通县,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位居省内前列,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来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优质水源在这里相遇,形成青林乡特有的宝藏——泉湾。2021年8月,下阳山村创业能人李更峰看到优质水资源,萌生卖水想法,出资1300万元在黑林河边建立青海珍露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,流淌在深山中的山泉水成为村民致富奔向好日子的“源泉”。
车间内,四盘式贴标机转动着,“咔嗒咔嗒”声中,商标挨个贴上每一个山泉水瓶。驻守在此的脱贫户蒋秀英,对于忙碌的工作节奏早已习以为常。她盯着传送带上的瓶身,检查是否有标签漏贴歪贴,丝毫不敢马虎。
今年42岁的蒋秀英是卧马村村民,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言语障碍的婆婆,生活的重担让她和丈夫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。珍露源公司成立后她应聘成为生产车间一名员工,一年的工作经验让她从新手成长为贴标组长,空闲时还总给组员们进行培训,讲解工作要领。“我现在每个月稳定收入4000元,离家近方便照看孩子和老人。感觉自己每天都很有干劲,我要努力工作,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。”蒋秀英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
为了让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,青林乡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,积极探索村企“联姻”模式,精准制定联建方案,为珍露源公司协调用水用电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落实各项助企暖企优惠政策,通过“企业+以工代赈”模式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动力就业40余人。珍露源公司在企业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,着力构建“支部+企业+农户”培养模式,培育懂管理、会经营、熟技能的本土人才,凝聚企业发展合力,助力乡村振兴。
“真没想到家门口的小溪流竟变成我们的致富经。”看着厂房内忙碌热闹的场景,下阳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思朝不禁感叹说:“2021年我们以村集体名义向珍露源公司投资50万元,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,结果去年村里就得到3万元分红,村里也算跨上‘快车道’,村集体经济也有了保障,真是太好了。”
谈及未来发展方向,珍露源公司总经理李更峰说:“目前,在青林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,争取600万元特色乳饮品生产加工项目资金,准备在原有纯净水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化发展方向,因地制宜依托企业优势,扩建沙棘果酱、枸杞果酱、特色饮料、珍露源酸奶和牦牛肉生产冷藏生产线,努力扩大销售提升产量,持续带动本村及周边地区村民实现稳定增收。”
山泉变“活水”,淌出致富路。小村庄的农户们多了“产业工人”的新身份,脸上笑容越来越多,日子也越过越好,安全无污染的“水经济”俨然成为下阳山村增收致富新引擎。